top of page

致柔內家

首頁: 圖片
%E5%A4%AA%E6%A5%B5-02_edited.jpg

丁芹孫

老師簡介

楊家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程派高氏八卦掌第七代傳人

形意拳師從謝鏡湖先生(謝從學李玉琳形意拳)

香港國際武術大會太極劍金牌(2008年)

香港國際武術大會八卦子母鴛鴦鉞金牌

致柔内家拳社老師


丁師少年習家傳八卦、太極於謝吉生(謝鏡湖)先生 (陳微明授徒),後赴美國 Boston 求學取得電腦/MBA 等碩士學位,工作時往來香港、中國大陸等地,有緣從朱振舜、楊守中(楊澄甫長子) 習得楊家太極拳; 並師從李學義習得八卦掌、形意拳等先後凡三十餘年。

丁師為台灣唯一曾赴香港楊守中家學過太極拳之人。

首頁: About

內家拳養生班

課程簡介

以「養」作為出發點的傳統中國內家武學,著重內外兼 修,強化內臟、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如 肩頸、腰背疼痛等慢性疾病,增強體力、免疫力、骨質 密度。不僅維持細胞質量,更能延緩衰退,透過良好的 身體機能提高生活品質,促進身、心、靈的平衡與和諧。

IMG_7664(1).JPG

楊家太極拳

楊家正統 108式套路

八卦1.jpg

程派高氏八卦掌

​八卦揉身連環掌

首頁: Classes
%25E9%25A4%258A%25E7%2594%259F%25E7%258F%25AD1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png

​老師親自指導

首頁: 圖片
槍法.jpg

內功班

​太極養身內功班

太極養身內功班

內家拳不同於外家拳之處在於「外練筋皮骨,內練一口氣」,筋皮骨易練,氣最難練。這裡的氣,非口鼻之氣,乃孫祿堂《拳意述真》所說:「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中返先天,復初歸元,保合太和」。


​氣對身體健康有何助益?
脊椎是人體神經系統的總樞紐,中醫稱督脈,當氣充滿全身的神經系統,通督脈,氣血通暢,氣入脊椎骨,便能通達至其他骨骼。骨質疏鬆者,練氣能明顯增強骨質密度及硬度。據醫學研究,骨髓內含有大量幹細胞,可修復人體組織、提高免疫力,所以通任督是返回先天的第一步。

修練內功功法:站樁功、吐納、氣架、氣通八脈

習練內家拳之精華在修練內功,將身中散亂之氣,藉由內功呼吸之術達到健身、強身、防身的目的,使虛弱體質變強,可達內壯而後外壯,改善體質。

丁老師的骨質密度經台北市台安醫院檢驗結果,是台北年輕人的1.22倍。

首頁: Welcome
太極照 練習.jpeg

上課時間/地點

地點一

齊東街日式宿舍古蹟

台北市齊東街53巷11號

週三下午 2:00-4:00

地點二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321號

(台北商業大學司令台旁)​

週六下午2:00-4:00、

週日上午10:00-12:00

致柔內家官網:

www.taichi-taipei.com

​聯絡人: 鍾班長 0910-027366


             


首頁: Opening Hours
推手1_edited.jpg

學員 林同學心得

習拳7年

2020.10.04

『璽屋餐敍』後記 

古人對於教學是這般形容的:

如琢如磨, 如砥如礪。

教與學

其實並不相長

而是一個互相消耗的過程。


如同刀與磨刀石的關係, 透過兩者之間的磨礪與耗損

最後才成就一把鋒利無匹的刀。

世間人只知道名刀

卻少有人會特別留意磨刀石。


消耗自己, 成就他人

師道之崇高乃基於此。


大家都喜歡王右軍蘭亭集序的字

我則獨愛他的文章, 所謂魏晉風骨皆不離於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每回看到這幾句, 總是特別有感。


大夥的個性喜好工作領域不同, 卻能聚在一起學拳

這是難得的緣份。

同道皆受教於丁老師

所得更有不同

這是各人的努力與領悟。


就個人觀點

比起結果, 我更重視過程。

譬如愛情

有時結果其實蠻殘酷的

曾經認真愛過就好。


特別喜歡王右軍的這幾句:

『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剛開始打拳, 講求的是拳拳『到位』

一旦練出心得、興味了

便是講究拳拳『到味』

雖是一字之差

境界之高低乃緣於此。


而堅持不過兩個字, 卻非常不容易。

一旦對喜愛的人、事、物厭倦,原本那份心情也隨著改變。

只是很多事情都是失去、錯過之後才懂得珍惜

譬如健康

怎能不讓人因此而感慨不已?


人生一如愛情。

最深刻的莫如聶魯達的詩句:

愛情太短,

回憶卻太長


王右軍也不得不感慨:

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藉著二分醉意, 乃為此文記之。

或有來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記於中秋後二日

國道五號往羅東首都客運

首頁: 文字

內家拳五年感言

太極如摸魚、八卦如推磨、行意如捉蝦,真是好玩⋯⋯


學拳第五年 –

身體狀況是有記憶以來最好的一年, 特地去歐洲度假二周, 巴黎的九月天氣好到熱, 三天每天14小時行軍似的快走行程還要趕車, 一雪前恥-十年前爬不動鯉魚山,輸給小朋友,鐵的見證,我和Ryne 都是跟著老師練功的人!


今年老師送了站橦大禮, 因此也認識到楊家老譜, 八門五步, 才知道認識自己的第一步是知覺運動, 這給了我相當大的體悟, 從頭將太極的起勢認真揣摩, 學習以意念控制腰肋肩的折疊, 如拳經所說, 入門引路靠口授, 全靠老師指點.


慢慢能感受手臂、肩、腰、骻、膝、足裸、腳趾各部,老師常提醒練拳要節節貫串,理解自身的協調不夠、練拳時多是揮動四肢如體操,要學習以心意來指揮根節、中節、稍節三節, 才發現身上左右超級不平衡, 左腳因舊傷拐到有些麻木僵硬, 從左肩頰骨到手腕, 腳裸到大腿無法吃力, 平日自身都以右半邊使力也沒發現, 直到練拳需要知覺運動, 才發現身體的問題, 猶如電影一代宗師中說的習武的第一步-見自已.


摟膝拗步改拳後才慢慢能抓到重心和舉步, 之前看老師改同學很多次, 只能學到外型, 抓不到感覺, 真要手把手的教才能體會箇中含意。ㄧ般人對武學停留在肢體技擊的觀念,當真是對武學的膚淺認識了。老師對武學追求的堅持成就今日、分享我們各種角度的知識,從醫學、物理、生物、科學理論等及祖師爺傳下的拳經秘笈, 讓我們能在學拳的同時, 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有機會能窺見武學的奧秘及重新點燃身體生機的希望,尤如重新掌控自己身體的小宇宙,真是太幸運了。


今年看袁老師展示十之先生和清道人的作品,不禁感嘆文武的流傳差別之大,這些文人名家作品當然珍貴,有人欣賞、保存,也是因為有弟子門生傳承發揚祖師爺的這一脈,才能在芸芸眾生中留傳下來並捧為珍寶。而精於武學的祖師爺們不一定有武藝高強的傳承人能將武藝武學呈現出來,高深的武學成就變成是天方夜譚,要想目睹武學高人要有機緣。但願也能盡一己之力傳承武學之美- 不是文字作品可以表達出來,也不是照片錄影可以看得到的。


天天撥些時間練拳,於我就像照鏡子一樣看看自己,可以內觀到身體的問題體會自身狀況,並改善緊張情緒及鬆軟痠痛的四肢,呵呵〜樂於太極。


鍾同學  於 2018/12/26

首頁: 文字
bottom of page